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挖掘夏县五大文化,实现县委提出的建设“文化之城、康养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 的宏伟目标,4月7日,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在嫘祖故里——夏县西阴村组织了一次“嫘祖根祖文化”专题调研活动。

参加活动的有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尉郭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全体理事、夏县西阴嫘祖文化研究协会会员以及其他文史爱好者。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王东院长、吉林大学夏县考古基地刘伟副主任、运城学院讲师张芹等专家一起,走进嫘祖故里,溯根探源,近距离地对话史前文明。

因为李济先生发现的那枚蚕茧,古老的西阴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调研活动从李济先生纪念馆开始,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也是夏县文物局文物股股长的黄永久先生全程做了详细的讲解。讲述了中国考古第一锨带来的重要发现和划时代意义,历数“西阴遗址”从县重点文物保护碑到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碑的历史变革。

移步灰土岭,小路两旁的土层里随处可见散碎的陶片,李济先生发掘西阴遗址纪念碑默默地伫立灰土岭上,守望着嫘祖故里,这片衍生了华夏文明的土地,同脚下的小草一样肩负着守护的使命,蓬勃而不屈地生长着,年复一年。

在西阴村传承数千年的蚕桑丝织业,虽然湮灭在了历史的云烟中,但村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相关风俗民情和历史遗迹,却无处不再彰显着蚕桑文化的痕迹。

每年正月二十五的古庙会,又名“古衣会”“丝线会”据传是西阴村的村民为了纪念嫘祖娘娘的诞辰自发形成的。村里的嫘祖祠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每一次因灾害、战火拆毁,每一次又迅速修建,是祖祖辈辈的人们对嫘祖娘娘最质朴的爱和崇拜。

春和景明,千亩桑园新芽初发,鲜暖的绿色妆点着古老的灰土岭,到处都是一派勃勃生机。山西嫘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西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嫘祖故里养新蚕的文化创意打造千亩桑园和桑蚕产业链,既有现代化科学养蚕的企业理念,又有保留挖掘原手工业养蚕的历史担当,走出了一条具有夏县特色的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西阴村党支部书记樊国强给大家讲解了正在兴建的西阴嫘祖根祖文化展示中心的示意图及规划远景。

西阴参观活动结束后,所有人员在尉郭乡政府参加了“嫘祖根祖文化”专题调研座谈会,会议由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可臻主持。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夏县文史爱好者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尉郭乡乡长杨丽莎在会上做了致辞,对大家到来表示欢迎,并谈及乡政府在近几年来的规划中对于西阴文化的挖掘和运用;西阴村党支部书记樊国强针对西阴遗址保护与开发做了发言;夏县西阴嫘祖文化研究协会会长樊学武介绍了协会关于嫘祖文化研究等工作情况;山西农业大学蚕业科学研究院王东院长就蚕桑的研究成果简单做了说明,并表示愿意一如既往为山西嫘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蚕桑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山西嫘祖故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崔银国谈了自己的创业初衷、企业现状及展望;夏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王桃令阐述了嫘祖故里在西阴的学术论证;《夏都文化研究》期刊主编李子峰讲解了本期刊物的栏目设置及研究方向;运城学院的张芹提出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文化创收;夏县作协主席李恩虎提出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文物保护等。


最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焦鲁红代表闫小娟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她提出一下三点:一是夏县“五大文化”是夏县特有的文化财富,其中嫘祖发明缫丝养蚕,包含了“创新”元素,这是夏县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动力,需要我们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二是嫘祖根祖文化是加速夏县发展的精神力量,嫘祖文化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民族、特别是夏县人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增强全县人民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夏县儿女的发明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形成了加速夏县发展的蓬勃力量。需要我们联系工作实际积进行挖掘和创新。三是《夏都文化研究》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呵护和支持。

此次活动以“追根寻祖,坚定自信,助推发展,建设夏县”为主题。通过挖掘研究,弘扬传承嫘祖优秀传统文化和高贵品质,助力四城建设,进一步繁荣夏县文化,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来源:夏都文学)











